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CNIPR视角 > 专题荟萃 > 2016专利周 > 知识产权运营
内容
综合施策 江苏着力构建知识产权运营大格局
发布时间:2016-11-23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早在2007年,江苏省为促进知识产权运用,就设立了专利实施资金,引导支持创新水平高、市场前景好的专利技术实施转化,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3年,在国家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知识产权服务工作的带动下,针对大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利拥有量高但专利转化实施效果较国外有较大差距的情况,江苏创新工作思路,将专利实施资金从原先支持专利项目产业化扩展为支持专利运营,通过产业化、商业化和资本化的方式,加快知识产权价值实现,走出了一条江苏特色知识产权运营道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江苏把知识产权运营作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举措,通过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机制,完善知识产权市场机制,推动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带动重点产业发展,逐步勾勒出“一中心、一网络、一基金”的运营格局。

  一中心:让知识产权运营之“苗”茁壮成长

  “征程万里云鹏举,敢立潮头唱大风”。在江苏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苏州一直扮演着先行者和排头兵的角色。近年来,苏州主要创新指标在全国大中城市均居前茅,尤其在江苏占据较大份额。2015年,苏州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占江苏全省比重近四分之一,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7.4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68%,创新已经成为苏州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苏州逐渐将目光聚焦到如何盘活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如何加快实现“知本”向“资本”的转变上,在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省金融办和苏州市政府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复苏州筹建“江苏(国际)知识产权交易运营中心”,要求通过为企业技术与知识产权转让、投资、质押等提供优质服务,实现技术、知识产权与产业有效对接,为江苏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持,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做出积极贡献。苏州按照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在省知识产权局、省金融办的指导下,结合自身实际,着力从战略定位、运营模式、资源整合等多个方面加快中心建设。

  高瞻远瞩,确立中心的战略定位。中心发展“立足江苏、服务全国、放眼世界”,计划用3~5年时间,投入3亿元,以“市场化的产业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和“国际化的互联网知识产权运营中心”为目标,主动融入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积极与全国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资源共享、互连互通,力争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知识产权运营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和知识产权市场主体的服务商。

  开拓创新,探索中心的运营模式。中心突破传统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大而全”的第三方平台模式,将以产业为中心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精英团队,掌握产业尖端和基础的信息和需求,建立会员制,以定制服务为核心,引导并挖掘核心产业、高端客户需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运营模式,积极探索丰富知识产权交易品种,为知识产权权利人、企业和投资人提供知本与资本对接途径,推动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实施转化和二次开发,为知识产权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实现知识产权价值的最大化,走出一条高端化、专业化、定制化服务道路。

  发挥优势,加快创新要素集聚。中心落户在苏州高新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目前,示范区内已集聚各类服务机构超过70家,服务机构员工总数超过2500人,同时高新区初步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这两大经济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的特色产业高地。知识产权服务资源和产业资源的集聚,为中心快速发展赢得了先机,中心将以知识产权为核心和媒介,搭建资本与产业的桥梁,引导和帮助更多的民间投资进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实体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一网络:让知识产权运营之“花”灿烂绽放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知识产权运营工作的蓬勃开展,不仅仅需要一个交易运营中心,还需要激发广大创新创业者的活力和激情,需要建立较为完备的服务支撑体系。江苏省在大力建设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出以搭建平台为“经”,鼓励建设特色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与交易运营中心实现资源对接;以培育机构为“纬”,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专业的、社会化的专利运营机构,最终“编织”成知识产权运营服务网络的工作思路。

  积极培育知识产权运营平台。2016年6月7日,中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交易平台共建协议在南京理工大学正式签约。该平台由南京理工大学携手知识产权出版社、江苏星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江苏南大苏富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打造,汇聚了国内最优质的专利数据资源、金融资本、运营实践以及平台开发等资源,是首家面向高校知识产权领域的运营交易平台。平台旨在依托高校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科技成果,打通高校专利成果主主运营路径,提升高校专利成果转化率。此外,徐州、常州、镇江、南通等城市也纷纷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建设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知识产权运营平台,推动本地产业知识产权集聚,实现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知识产权运营机构。2013年以来,江苏省投入约5000万元支持18家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运营,带动发展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产业。2015年,知识产权运营收入超过3亿元。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江苏省从18家机构中择优推荐了江苏汇智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天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三家机构,承担国家知识产权运营试点项目,进一步探索不同主体知识产权运营新模式。目前,这三家机构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江苏知识产权运营界的“翘楚”。由江苏汇智研发的“智产汇”网络平台正式上线,平台发挥社交网络优势,集聚优质创意设计,并提供想法到产权到产品到产业的服务支撑;苏州纳米发挥产业技术优势,加大高价值专利培育,助推产业迈向中高端;江苏天弓发挥专利信息资源优势,聚焦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帮助企业实现知识产权价值。

  不断优化知识产权运营环境。为促进运营平台和运营机构发展,江苏着力强化运营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交易经纪、保险、信托等服务新业态,推动知识产权运营链条扁平化。同时,加强知识产权运营人才培养,连续两年投入80万元,依托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研究院举办了“江苏省专利运营培训班”,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整个产业链传授专利运营和技术转化技巧,为专利运营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一基金:让知识产权运营之“树”枝繁叶茂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江苏省积极引入金融资本的“源头活水”,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本结合,以市场化的方式配置知识产权资源,把中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的决策部署落实到知识产权运营领域,一方面通过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培养新经济增长极,另一方面发挥推广普惠性金融,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为创新创业者降成本。

  基金运作突出“特色”。江苏省将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作为降成本的重要举措,发挥基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并提出力争基金规模从1亿元上升到5亿元。在筹建过程中,江苏省牢牢把握住知识产权的本质特征,努力突出知识产权特色,在借鉴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模式的基础上,赋予知识产权内涵,创新运作模式。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基金将围绕江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把投资链条覆盖到创新成果的培育研发、产品试验、生产销售的每个环节,投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企业或运营机构,推动部分初创型企业加速发展;依托产业联盟进行专利池的培育,通过研发、收储的方式聚焦产业共性技术,形成专利池通过许可的方式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面向专业知识产权运营公司等成果转化载体进行投资,为知识产权价值实现提供资金支持,同时,支持苏州、南通、镇江等市设立市级知识产权运营基金,放大基金的乘数效应。

  质押融资突出“服务”。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江苏省引导金融机构结合知识产权特点,大力开发信贷新产品。省知识产权局与江苏银行、中国银行合作,面向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企业、承担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企业、获得中国专利奖企业、海外留学创业人才提供专利权质押信用贷款,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人才,可以直接凭知识产权信用获得不超过500万元的贷款支持,2015年,全省专利质押融资超过30亿元。为进一步降低专利权利人风险,江苏积极推行专利执行险、责任险以及质押贷款保证险,2015年全省累计签单800余项、投保金额超过500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谋划在省、落实在市”,近年来,全省各地加强与“苏科贷”等科技金融政策融合,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专利保险宣传培训、需求调查、银(保)企对接,出台扶持政策,无锡、苏州、南通、镇江等市先后开展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2016年1-7月,全省开展各类对接培训活动20余次,调研企业500余家,较同期增长20%以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能有多大成就。”2016年,江苏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苏省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知识产权运营金额达到100亿元,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规模达到10亿元的战略目标,并明确要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改革、着力发展知识产权运营市场等任务举措。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进发的号角已经吹响,江苏知识产权运营工作将在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征程中勇挑重担,同时,为完善全国知识产权运营体系做出有益的实践和积极的探索。(江苏省知识产权局 朱煜)




(责任编辑:wang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