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CNIPR视角 > 专题荟萃 > 2016专利周 > 知识产权运营
内容
专利运营基金 蓬勃发展迎春天
发布时间:2017-01-05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编者按

  2016年悄然走过,对专利圈而言,这一年,相关政策纷纷出台:专利运营基金帮助缓解融资难题,不规范专利代理行为被重拳打击,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喜迎发展春天。这一年,各行业风云变幻,专利扮演着重要角色:魅族高通之间引发标准必要专利之争,企业专利并购热潮涌现,智能手机厂商“欢乐”与“忧愁”背后,专利成关键。这一年,新兴的产业形态不断出现:跨界造车渐成潮流,共享单车引资本竞逐,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

  2017年伊始本报《专利周刊》推出特别策划,回顾2016年专利领域的热门话题,希望能带给读者思考和启发。

  一边对资金如饥似渴,一边手握专利却难以创造价值,这是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企业发展中的难题,2014年,国家知识产权局与财政部门联手,以市场化方式促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试点工作,推动设立基金,融合资本。在这一背景下,各类知识产权运营基金迎来发展春天。

  目前,我国涌现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运营基金,另一类是主要由企业出资主导的市场化运营基金,前者如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等,后者如七星天海外专利运营基金等。

  在运营模式上,各基金各具特色。以北京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为例,作为由政府引导的基金,其采取的是多样化的运营模式。一是“购买+培育”模式,即直接购买或培育目标专利,转移给有需求的企业;二是“申请+运营”模式,即锁定前沿技术或目标专利,由基金支持发明人完成专利申请,并委托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所获利益与发明人共享;三是股权投资模式,即通过知识产权分析与判断,选择符合基金投资的领域和具有核心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初创企业等。

  作为企业出资成立的专利运营基金的代表,七星天海外专利运营基金采取的是另一种模式:“海外专利收购+国内运营”为核心的“IP Hunter”模式,即通过设立专利运营基金,收购海外专利并在国内运营,打通海外专利向国内企业转移的服务思路,借此带动国内专利运营与国际接轨。

  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纷纷成立在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这些基金“新秀”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运营经验不足、综合性人才缺乏、知识产权配套服务不完善、优质专利资源不足等,成为制约专利运营基金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此,专家建议,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在运作的过程中,定位一定要清楚。在政府出资主导建立的专利运营基金中,财政资金主要起示范和引导作用,后期运作还要以市场化方式进行。此外,还需整合一些有共同认知的金融机构、担保机构、评估机构、企业等共同盘活市场,帮助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点评

  近年来,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先后成立了多家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为缓解创新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提供帮助。不过,运营经验不足、综合性人才缺乏、知识产权配套服务不完善等因素正制约着我国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的发展,能否破解这些难题,将成为其有效发挥价值的关键。(本报记者 李俊霖)




(责任编辑:wang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