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巡礼
发布时间: 2010-06-10   文档来源: 新华网


  汕头陶瓷微书代表性传承人王芝文现场展示陶瓷微书技艺。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热贡艺术代表性传承人、来自青海的土族工艺美术师娘本在现场绘制唐卡。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新华网北京6月9日电(周玮 白振)高雅华贵的玉雕、异彩纷呈的瓷器,灿若云霞的丝织品……9日在北京展览馆开幕的“巧夺天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上,100名工艺美术大师的318件精品令观众叫绝,无不感叹人为与造化之和谐默契。

  工艺之巧:巧在人心 美在气度

  工艺之巧,巧在人心,正所谓心灵手巧、匠心独运。展厅之中,每件艺术品的巧思巧技都引得观众仔细琢磨。

  兴于唐朝的扬州玉雕制作工艺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保持着地方文化特色,将阴线刻、深浅浮雕、立体圆雕和镂空雕等多种技法融为一体,浑厚圆润、儒雅灵秀;北京花丝镶嵌制作技艺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造型多样、釉彩纯亮,体现当时皇家审美趣味;“葡萄常”料器制作过程包括蘸火吹制、调色、上色、涂蜡、上霜、攒活等11道工序,上过霜的葡萄就像刚从葡萄架上采摘下来一般……

  《考工记》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巧工者,不仅对材料,而且对天时、地气等客观因素都要有特别的“识见”能力。这种能力如何练就?

  在雕镌展区,有这样一位大师——柯愈勄,学过解剖学的他依靠自学成为重庆黄杨木雕大师。“黄杨木长得很慢,像象牙一样随着时间的变化会有一定变化,但不易察觉。”柯愈勄说,“这门技法很容易掌握,难就难在要一生不断地学习。”

  工艺之巧不仅仅是技艺出色,还是人格气度的整体呈现。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吕品田说,传统工艺美术一直在弘扬玉的精神,即要求手艺人赋予器物以人格美的感染力。只有那些浑然天成的人造物,才具有穿越历史时空的永恒魅力。

  工艺之巧的非遗价值:千人千品 万人万相

  作为在世界上一直享有盛誉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其巧夺天工的技艺所呈现的艺术人文,以及与创造力相关的所有知识或经验,都是值得珍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本身具有双重属性,它不仅仅是有关商品生产的经济活动,还是传递着文化特征、价值观和意义特殊性的文化活动。吕品田说,通过手工,人的世代相传的社会文化经验以及人的意志个性凝聚到工艺品上。而不同的手艺人,哪怕是同一个人的细微的情绪变化,都可能使产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以至造成“千人千品,万人万相”的效果。造就差异性,是传统手工艺的本质,这也构成了关系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维护的重要基础。

  如今,在经济技术一体化和文化全球化的推动下,传统手艺人改进了工具,工艺表现的手段更丰富,表现力也更强,诸如此类的改变令他们的工作更加轻松自如,与此同时,保护全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呼声也更高了。

  “在这种情势下,我们要不断提高对于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重要意义的理解,加强我们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认同感和历史感,尊重手工创造的价值。”吕品田说。

  直面手工艺传承现状:喜忧参半 几许尴尬

  就手工艺传承的情况,记者随机在展厅中采访了几位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传承现状可谓喜忧参半。

  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徐朝兴有10个徒弟,而且大多已经学成,有的在浙江美院当老师,也有的在龙泉做青瓷或是做别的瓷器。唐卡艺人曲智现在有156个徒弟,他的学生里有藏族、汉族、土族、蒙古族,甚至还有外国人。“好多外国人通过媒体宣传,看到了唐卡,很喜欢,就来拜我为师。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唐卡,这主要靠我们的民族文化宣传。”

  与之相比,夜光杯雕的传承似乎不容乐观。传承人黄越肃说:“我们厂子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但是现在很多都退休了,又招了一批新人后,现在还有50多人,学习这门技术很苦。制作过程中要一直把手放在水里。很多年轻人学了一段时间后都走了,嫌工作太苦就不干了。”扬州通草花制作技艺传承人戴春富至今没有固定的徒弟:“做一个工艺品需要半个月、一个月,却卖不了好价钱。因为经济效益差,徒弟学不了多长时间就走了。有的在工厂里跟我学了十几年,到最后又转行了。”

  而重庆黄杨木雕大师柯愈勄收徒弟则必须要求是业余的,他自有道理:“有工作的人生活有保障。学生也不要卖作品,一旦要靠这个卖钱,创作上就会被束缚住了。”

  象牙雕刻大师李定宁的建议有一定代表性:可在学校里开设一门专业课培养学生,以后不管是靠这个谋生或者进入艺术领域都有基础了。以前都是家族传承,现在要横向传承,要到社会上传承。




 相关推荐:
非遗展卖能否多开些“专场”?
【综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百名工艺美术大师技艺大展开展

 
京ICP备05065668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05号
Copyright 2010-2014 CNIPR.com ©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