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值专利-2017专利周
湖北:高价值专利为区域经济注入“源头活水”
发布时间:2017-11-21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2017年上半年,湖北全省企业共提交专利申请2.3347万件,占申请总量的50.47%,企业发明专利占比进一步提升,发明专利申请量增幅达15.96%。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专利申请量大幅增加,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据专利申请量前十位,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在湖北省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关键时期,一大批高价值专利的涌现,使企业尝到了知识产权的‘甜头’,为创新驱动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支撑。”湖北省知识产权局局长张彦林表示。

  创造凸显活力

  “还未正式投产,年专利申请量已经超过千件”是对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华星光电)重视知识产权创造和专利布局最好的诠释。“面板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没有专利将寸步难行,目前基础技术主要掌握在韩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形势迫使我们加强自主研发,自主创新,提前进行专利布局。产品入市,需要专利先行。” 华星光电法务中心副总监廖军芽介绍,“我认为高价值专利,应服务于技术,服务于产品,使产品能顺利投放到国内外主流市场。我们的专利布局是以自身的技术路线图为基础进行的,每一个专利的背后都是一个技术创新点,并形成了围绕核心专利的一系列专利。”目前,重视知识产权的观念已经深入每位华星光电员工的心中,通过激励创新等手段,研发人员积极挖掘创新点并加强与知识产权部门沟通,通过开展专利预警、加强技术方案的前期检索与把关等工作加强高价值专利群的培育,并将70%左右的专利应用到产品中。虽然公司法务部下设的知识产权部门只有20多人,但却有骄人的产出:2015年,华星光电提交国内发明专利申请597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167件,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跃居湖北省企业第一位;2016年,华星光电提交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062件,是湖北省专利单年申请量首次突破千件的企业,继续位居湖北省企业第一,形成了圆偏光技术低蓝光技术等一系列高价值专利,为以后产品投放市场以及走出国门铺就通途。

  走进武汉斗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斗鱼),企业的知识产权文化以各种表现形式如弹幕般飞来,其中一面斗鱼创新专利墙格外引人注目,一本本专利证书熠熠生辉,彰显了斗鱼创新的实力。

  成立于2014年的斗鱼是一家弹幕式直播分享网站,以游戏直播为主,目前已涵盖了体育、综艺、娱乐等多种直播内容。截至2017年8月22日,斗鱼累计提交专利申请1496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69件,外观设计专利申请183件,通过《专利合作条约》(PCT)途径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44件,创新实力在直播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斗鱼能够获得快速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斗鱼副总裁邓扬表示,知识产权既是企业巨大的财富,也能促进企业创新,让企业能够实现长远发展。如果企业不重视知识产权,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于下风,甚至被市场淘汰。因此,斗鱼坚持多措并举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借助内容创新,斗鱼获得了大量的流量和用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保护创新的成果,斗鱼加强了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与体系建设。

  “斗鱼成立了知识产权领导小组,在公司内部相继制定出台了《专利管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制度》等多项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及知识产权指导文件。”邓扬表示,在管理体系方面,公司成立了法务部,并配备了12名知识产权专员,他们大多毕业于国内法律专业排名靠前的知名院校,主要负责知识产权的挖掘、申请、管理及侵权纠纷等事务。

  另外,斗鱼还根据公司知识产权战略设立专项经费奖励员工。邓扬介绍,公司每年都会拿出近500万元奖励员工。为了鼓励员工,2017年,公司举办了“知识产权奖励快到碗里来”活动,在原有的激励制度基础上进一步增加奖励金额,缩短奖励发放时间,将公司全员参与知识产权工作的热度推上了新台阶。“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休戚相关。”邓扬表示,未来,斗鱼将继续加大对内容创新的扶持力度,投入更多资金和精力用于生产更多精品内容,以内容差异化满足用户多元化需求,以内容规范化实现平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公司将继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既加强自律规避侵权风险,又加强维权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布局护航创新

  “最初,我们公司申请专利的目的仅仅在于尽快得到保护,因此主要提交的是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随着对产品的知识产权全面保护及专利布局认识的加深,如今,公司重点产品都会通过战略、布局、预警等方面的筹划,使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根据布局需要和实际情况合理运用。”武汉凌云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凌云光电)CEO王峰介绍,该公司发展过程中有一个案例使其印象深刻:在硬盘磁头加工领域,凌云光电研发了一款先进的焊接设备,其核心技术获得了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设备的竞争对手为德国某公司,当产品推广到产业链下游一家公司时,与凌云光电产生了竞争,对手质疑凌云光电的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要求凌云光电退出。凌云光电出示了该产品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且进一步意识到应掌握对方的相关专利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对方在中国没有相关专利,凌云光电进而质疑对方存在侵权嫌疑,而最终迫使对方退出了竞争。目前,凌云光电围绕着该先进焊接设备布局了系列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除了加强对高价值专利的运用,公司还开展了知识产权信息特别是专利文献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建立公司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中外专利数据库,并以建立专利数据库为基础,开展主导产品或主要研发方向的专利信息分析与利用,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打下基础。”王峰表示,在“激光精细连接”这一重点领域,公司依次从思想-方法-处理对象-工艺实现-设备-技术单元等方面进行保护,通过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面布局,织起了一张行之有效的专利保护网。

  高价值专利,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受重视,其作用也日益凸显。作为湖北省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和产业化项目承担单位的湖北硅金凝节能减排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硅金凝)围绕“先进气凝胶材料关键技术”,对企业的二氧化硅气凝胶制备技术、气凝胶材料应用及制品加工工艺进行专利布局规划,提交了涉及材料、配方、工艺、设备、产品不同层次的41件中国专利申请,形成了以 “一种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为核心的高价值专利群。“目前,国内外常见的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的方法是采用有机硅作为硅源,使用甲醇、乙醇和二氧化碳作为溶剂和干燥介质,在生产工艺上采用超临界干燥技术,这种方法是最早实现批量制备二氧化硅气凝胶材料的成熟技术,此类技术的专利已被国外公司垄断。硅金凝打破国外公司的专利壁垒,采用独特的常压干燥专利生产技术,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的气凝胶材料及制品,同时研究无氯、无醇生产工艺,将材料和制品应用到绝热节能、航空航天、隔声降噪、国防军工、新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并实现产业化。” 硅金凝董事长王海波表示,公司专利产品累计销售收入达1000万元、利润总额300万元、税金80万元,专利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例达70%,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高价值专利拥有技术创新难度高、权利稳定、专利产品的市场前景好、专利的技术竞争力强等特点。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和产业化,对于硅金凝这样的国际前沿新材料技术项目来说,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提高了企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管理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同时加强高价值核心专利的培育,以新技术促进供给体系质量的提升和发展。”王海波由衷的表示。

  运营破解瓶颈

  在今年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的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上,知识产权专场首次闪亮登场,8个知识产权合作项目缔约,价值人民币4000万元。其中,来自华中科技大学的一个项目团队研发申请的姿态传感芯片的专利,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姿态和动作传感,运用在无人机、手机、机器人领域,市场前景巨大,在这次知识产权专场中,获得了500万元融资以实现产业化。越来越多的专利,从实验室走向了产业一线。

  高校作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是创造科技成果和专利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国的人才高地和科技高地。目前我国高校专利存在有数量缺质量以及专利转化的体系不够完善导致专利的转化率低等问题,使高校科技创新的成果不能更好的服务社会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下称地大)充分依托学校现有平台,重点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以及专利运营,取得了一定经验。在武汉东湖高新区和地大的支持下,2016年,武汉光谷科技金融发展有限公司和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共同投资组建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下称中部知光),打造一支专业的知识产权运营队伍。“学校将政策引导与宣传培训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积极性。利用‘三权改革’试点单位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批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的契机,出台相关政策,大力支持知识产权与技术转移工作,知识产权收益或股权的70%用于奖励发明团队,进一步调动了全校师生创造与转化的积极性。” 中部知光总经理罗林波向本报记者介绍,学校还紧扣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加强核心技术专利布局。围绕资源、能源、珠宝等国家急需或地大特色产业加强专利布局。其中,2014年,地大可持续能源实验室主任程寒松攻克“有机液态储氢”这一世界性难题,实现常温常压液态储氢,令氢能产业化迎来重大机遇。地大及地大的主要产业孵化平台公司——武汉地质资源环境工业技术研究院,以及依托地大技术孵化的相关公司,围绕氢能汽车系统等核心方向专利挖掘、布局,已经提交申请并获权的专利有37件。此外,学校抓主要骨干及团队,培育、挖掘高价值专利。围绕重点方向,紧抓重点项目和领军人才团队,深入教师科研团队,了解教师科研内容,熟悉科研成果,对每个工科学院通过上门培训、编写知识产权“十问十答”宣传材料、政策汇编、组建微信群等方式,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提高教师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辅助教师将其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化。同时,针对教师不同情况,开展专利布局、专利挖掘的宣讲,一对一协助教师科研团队分析市场上与其科研成果相近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专利布局与挖掘,做到科研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系统化。

  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助推手,中部知光在专利运营工作中起到了桥梁作用。“中部知光针对高校院所、企业和资本的不同需求,通过整合人才、技术、市场、资本等要素资源,提供知识产权布局运营、成果展示推介、技术转移转化、科技咨询服务等专业服务,将知识产权与技术升级换代和资本投资并购需求对接,架起高校院所与市场、资本之间的桥梁。公司已与国内外200余所高校、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广泛联系,拥有丰富的专家库、项目库和需求库;已入驻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0余家,签约合作机构40余家,联合100余家单位组建了武汉技术转移机构联盟,筹建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高校科技创新(武汉)试点平台。”罗林波介绍,此外,中部知光立足湖北,辐射全国,广泛对接武汉1+8城市圈、华中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各地产业联盟、协会、产业园和孵化器,为技术转移提供一站式的服务窗口和网络化的对接平台。公司成功组织知识产权成果推介、项目路演、政策培训和高峰论坛等活动70余次,服务客户80余家,促成成果交易100余项,技术合同登记10亿余元,获批科技资助近100项,获批经费10亿余元。

  创新之光在荆楚大地熠熠生辉。如今,高价值专利培育、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正在湖北省如火如荼的进行中,为湖北省创新创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像华星光电、斗鱼这样的高新企业用自身的实践证明,高价值专利不仅让企业尝到了甜头,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今,一件件高价值专利不仅托起了诸多企业的创新之梦,更折射出湖北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的决心与实力,为湖北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知识产权报 柳鹏 陈佶)




(责任编辑:王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