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风采
北京十二中:科技教育“飞天” 创新梦想“发芽”
发布时间:2019-05-06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探索知识魅力,放飞科学梦想。“航天STEAM课程”“三维设计与3D打印”“知识产权与专利发明”等课程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大批学生前来体验,同学们积极性非常高,小组之间认真讨论,相互协作,学习氛围尤为浓烈。近年来,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下称北京十二中)的课程表中增设了一系列创新教育课程,课程深受学生青睐,以科教融合的授课模式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环境,让学生主动成为科技创新的发现者、探索者,从而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
  “要让学生从小树立创新思维、崇尚科学、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北京十二中教师何文轶表示,学校通过学生成长指导部相关负责教师与高校专家、法律界与企业界人士共同研讨开设了《知识产权与专利发明》课程及各类知识产权小课堂,让学生从身边发现科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用自主设计与制作的小创意“玩转”高科技。2017年,北京十二中成为全国第三批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
  知识产权魅力小课堂
  “知识不是照本宣科,科学更不是遥不可及。在学生了解了知识产权基础知识之上,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开设《三维设计与3D打印》课程的入门班和提高班,另设有VR火箭发射体验、VR搭建太阳系体验、火箭装配工程设计、AR航天科普图书学习、火箭制作与组装5个模块组成的‘航天STEAM课程’等科技创新小课堂,把知识产权教育体现在实际操作和实践中,构建三融合创新教育体系。”何文轶表示,在三维设计小课堂中,让学生亲近现代科技前沿,建立立体模型概念及3D软件使用方法,引导他们将小创意用实物表达出来,促使科学、艺术和创造力等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创新教育课程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策划、制作和检测,使学生创作兴趣颇为高涨。“游戏工坊课堂中将中国传统益智游戏与数学、通用技术课程等进行整合开发,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和创新设计的兴趣,在课程中体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感悟传统益智游戏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技术发明与创造,学生作品也在国内外各类科技竞赛中获奖。”何文轶说。
  无论三维设计还是“航天STEAM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学校聘请校外大学教授、专业律师、企业界人士等相关领域专家开展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网络版权创意保护、专利等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学生从身边具体案例中学习知识产权保护的基本知识,感受知识产权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了解我们周边生活用品和文化艺术作品创作中的著作权、专利权、外观设计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成果。此外,课堂上开展的知识产权模拟小法庭,学生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还积极身临其境地去了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知识,发现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创意“玩转”高科技
  激发创新活力,探索宇宙奥秘。1月15日,我国嫦娥绕月探月工程“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面生物实验,并长出月面第一株嫩芽。而北京十二中校园里的“航天计划”又进行得如何呢?自2012年北京十二中启动“萃智与发明专利”学习研究工作以来,陆续承担了北京市“十二五”教育科研校本专项课题“创新算法与发明专利校本课程的开发”等研究工作。去年,该校创建了由“飞天小卫星创新工作室”和“北京十二中卫星地面站”构成的“星地一体化”创新中心,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科技创新的平台,也营造出学习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
  “在‘星体一体化’创新中心的学习研究和操作演练中,鼓励创新发明,引导学生将航空航天技术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强化科教融合创新教育,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人才储备。”据何文轶介绍,在2018中小学生航天科技体验与创意设计大赛中,北京十二中参赛的项目有“黄河1号月球车”“太空号月球车”“太空种子种植小能手”“仿真模型制作”等,其中由慕佳琪、王安安、吴瑛瑶同学自主设计制作的“黄河1号月球车”创意作品在此次大赛的航天器设计与仿真模型(月球车)制作项目中荣获一等奖。
  如今,北京十二中校园里形成人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学生们争先用自己的创意放飞科学梦想,结下累累硕果。“科教融合,寓教于乐。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开展知识产权创新教育,弘扬创新精神,课余时间鼓励学生自行组织的创新发明小组PK赛、穿越环保剧、火箭装配工程设计……每一个小创意都蕴藏着知识大智慧,用小创意‘玩转’高科技,让学生们享受科技魅力的同时,创新发明能力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得到全面提升。”何文轶说。(实习生:刘娜)


(责任编辑:王雪)

主办单位: | CNIPR团队设计制作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