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琴艺术
发布时间: 2010-05-23   文档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网


  2003年11月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总部正式宣布了第二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成为继昆曲之后第二个入选该项目的中国古老的音乐艺术形式。
  古琴,又称“琴”或“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最早见之于典籍的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周南·关雎(jū)》中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作为“正音”,琴乐寄寓了中国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源远流长的古琴艺术,在音乐历史的长河中,历尽人间沧桑。它以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结晶,独特完整的音乐体系,走向世界,汇入人类音乐的海洋。
  古琴演奏时,将琴置于桌上,右手拨弹琴弦、左手按弦取音。古琴的音域为四个八度零两个音。有散音七个、泛音九十一个、按音一百四十七个。演奏技法繁多,右手有托、挑、勾、剔、打、拂等,左手有吟、撞、进复、退复、起等。
  琴文化领域,也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存有多种艺术观点和演奏风格。琴家们各自遵循某些共同琴道观点和风格,而形成一定的琴家群体,就是所谓琴派。“琴派”始自明末虞山派和清代的广陵派,后世的琴派多以地区划分、命名:虞山派以江苏常熟为中心,广陵派以江苏扬州为中心,吴越地区先后有松江派、金陵派、吴派等;其它地区有中州派,闽派、岭南派、川派、九嶷派、诸城派等。
  古琴自身的高文化特征不仅体现在保存至今的一千余首琴曲之中,它还有着极高的审美与收藏价值。古琴本身便是一种极具艺术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它的制作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理念,凝聚着中国古代斫琴名家们的勤劳和智慧,因而历代名琴成为文物鉴藏家们梦寐以求的收藏佳品。
  2006年,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夏遗产网)
  


 相关推荐:
文化引领风尚 “非遗”融入生活才是最好的保护
【综合】黑龙江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

 
京ICP备05065668号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005号
Copyright 2010-2014 CNIPR.com ©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