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ipr
您的位置:首页 / 获奖企业·观点

海信:关键技术预研论证 引导专利布局和申请

2013-11-14作者:刁晓爽

海信获奖专利“苹果派”

 

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典礼于11日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揭晓了25项专利金奖以及336项专利优秀奖。海信集团副总裁王志浩先生作为中国外观设计金奖获奖代表进行了发言并接受了本网的采访,分享了海信集团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三层级知识产权架构  全面规范企业IP管理

 

尽管海信多年来非常重视知识产权工作,但是却受限于自身的子公司制,在知识产权方面没有统一管理和运作机制,意识到这一短板后,从2012年开始,海信重新对组织机构和职能进行调整、优化,建立了全新的三层级知识产权架构并于今年5月份在集团层面成立了知识产权部,统一负责集团内知识产权事务。

 

三层级知识产权架构的基层,组成主体是专利工程师,主要负责专利挖掘,与研发团队合作开展工作。第二层级为集团公司层面,主要负责统一安排、规范管理专利申请,专利许可业务,专利风险管控、专利法务等,最重要的职能是把握专利的质量和布局方向。最高层级是海信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专利事务所:负责全球范围内专利申请以及专利法务等问题。

 

关键技术预研论证  研发引导专利申请

 

在三层级架构的基础上,海信根据产业技术发展、企业不同时期的发展规划进行专利布局,围绕核心创新点设计系列保护主题,而不再是盲目地、自发地、零散地进行专利申请。

 

集团内开展的项目,都会进行"三年关键技术预研论证"的工作,在三年滚动论证的过程中,明确研发的方向和需要攻关的课题,进而也就明确了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依此做出布局规划,引导专利申请。所有的专利工程师均会参与到这个论证工作当中。

 

专利收购 防御为主

 

对于专利收购,王志浩先生表示,申请专利虽然过程较慢,要2——3年的时间,但是整个过程是可控的。企业面临问题是仅靠专利申请,不能全面覆盖所有技术点,所以企业选择收购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战略。但是,专利收购的风险较大,专利稳定性等很难把握。投资大,又未必一定会起到作用。但是专利的储备,对于企业的专利战略来讲又是不能或缺的,充足的专利也可以主动规避一部分的诉讼。

      

现阶段,海信的专利收购是以防御为主要目的,相比较于主动出击的"攻击型"企业来说,海信不会主动发起专利诉讼。

 

海外知识产权保护

   

2012年开始,海信国内、海外专利申请开始同步发力。除PCT途径外,投入更多财力,直接在国外进行申请。

  

对于很多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经历的337调查、301调查以及专利诉讼的现象,王志浩先生表示,对于海外专利诉讼,海信的原则是第一敢于应对,因为无论是否真的侵权,企业都有可能面临被诉;第二是充实企业自身的专利,用以防御,比如研发、收购专利等。

 

奖励与培训 鼓励员工发明创造

   

专利金奖的取得,与企业中活跃的发明创造者密不可分,海信在今年调整了奖励政策,申请阶段、获批阶段发明人均会得到奖励。如果后期产生收益,还有奖励,最高可达到收益的10%。此外,海信还通过长期开展内部培训,来提高员工在创新点挖掘和专利文件审核方面的专业技能。(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