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青年”,激扬创新梦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2022-04-27

  编者按

  青春无悔绽放光彩。在知识产权领域,有很多有为青年:她“扑下身子做服务”,让专利成为火箭“助推剂”;他“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打赢专利审查提质增效攻坚战贡献力量;他“一腔热血搞创新”,用黑科技助力疫情防控……他们正在大踏步向前,激扬创新梦,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一份服务,传承航天精神

  在中国航天奋发图强、砥砺奋进的道路上,始终能见到青年人的身影。许源便是其中一个。作为奋战在航天领域的知识产权青年,她只为干好一件事情:把知识产权工作融入火箭研发当中,为创新服务。

  许源是北京航天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她的工作涉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诸多方面,每一个方向的延伸都足够倾注一生去钻研。从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到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咨询,再到知识产权信息利用,12年来,无论工作内容如何变化,许源对知识产权工作初心不改,热情依旧。

  做好服务

  航天领域的知识产权工作与其他领域不同,做好国外区域性和行业性的知识产权战略跟踪,是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和规划论证的外部环境分析的关键一步,这将有助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称火箭院)及下属各单位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许源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工作就是服务好这些创新主体。

  对于当初进行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工作的情景,许源记忆犹新。“如果把知识产权战略的碎片信息比喻成一粒粒珍珠,我们要做的就是把珍珠串成项链。”许源介绍,国外一流航天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是不公开的。为此,团队通过不同文献与材料中散落的碎片信息,不断拼凑、反推。一张张表格、一份份文献……他们废寝忘食,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统计、对比、验证和总结,最终梳理出了一家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岗位和职能,以及一些典型的工作模式。他们整理出的内容详实可信,得到了火箭院及下属各单位领导的认可。

  目前,许源已主持和参与50余项上级单位以及火箭院知识产权研究项目,同时,她也看到知识产权研究工作带来的影响。“以前,我们主动去找型号队伍,谈如何开展全流程知识产权工作。如今,他们主动邀请我们参与工作计划,把各阶段的知识产权工作列入型号和项目的总体工作计划,与研制工作同步开展。”许源感慨道。

  培养队伍

  “刚从事知识产权研究工作时,一位地方知识产权局的前辈曾告诉我,‘专利检索与分析是一辈子也学不完的’,当时不理解。”许源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她才有了更深的体会。她说,火箭院的技术专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技术体系,每一项专利信息利用的项目都是一个挑战。以前,大家对于专利检索分析,都是工作一天,学习一天,很不系统。如今,她和团队成员已经能够独当一面,都可以在给定的工作周期内,通过专利检索与分析获得相关专利,得出供决策参考的结论。

  除了日常工作,许源还在知识产权培训上倾注诸多心血。多年来,火箭院及下属单位型号技术团队在培训中受益颇多。“在火箭院知识产权主管机关的要求下,我们研究建立了知识产权培训体系。随着院下属单位贯标工作的陆续开展,分类分级培训的需求基本都能在院内满足。”许源介绍,在开展知识产权培训时,团队会提前了解参会人员的情况,弄清他们是新员工还是马上申请专利的技术人员。此外,团队会关注培训目的,每次培训后,再结合参会人员的反馈进行复盘,进行讲解方法调整,争取下次培训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航天领域的知识产权青年,她希望在航天强国建设道路上,发出知识产权最强音。(陈景秋 刘弘一)

一件审查,承载责任使命

  新时代的创新路上,有一群青年永远与创新同行。他们立足专利审查岗位,精耕细作,绽放青春光彩,为知识产权事业、国家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我们既是科技创新的同路人,又是科技创新的护航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下称审协北京中心)审查员柴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坚守审查岗位

  自2011年7月进入审协北京中心到现在,柴华已在岗位上坚守了10年,实审案件数达1002件,经手的PCT国际专利申请检索数量达354件。“专利审查工作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第一道关口,我们做的每一个审查决定都会影响到创新主体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情况,我们的工作态度也是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整体面貌的呈现。”对于审查工作,柴华备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柴华从业的10年,我国专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近年来,审查提质增效成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柴华介绍,2019年,他共完成打包任务量229.5件,其中实审任务量121.75件,PCT任务量89.5件,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达到部门要求,未出现任何质检问题,他也因此荣获201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质增效金质奖章。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审查工作面临很多挑战。柴华克服疫情影响,主动承担审查任务和推送案件,保证到岗时间,在专利审查提质增效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成效显著,完成各类审查业务折合273标准件,达到中心平均任务量的1.7倍,部门平均任务量的1.5倍,审查质量优良,未出现任何质检问题、周期问题。他也因此再度获得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质增效金质奖章。

  柴华认为,提质增效对整个专利申请的导向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这两年,我明显感觉到申请人撰写的专利申请文件更加正规和完善,真正需要保护的创新内容越来越多,需要审查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检索。”虽然工作难度加大了,但柴华反倒认为这是一件好事,“这说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进步,人们对于专利保护的认识更深刻了!”

  专利审查的本职工作在案头,但专利服务发挥价值却有广阔空间。柴华耕耘在专利审查一线,时刻不忘身上肩负着服务创新主体的责任。他深入企业和高等院校调研专利发展和应用情况,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深入了解创新主体需求,承担稳定性分析项目、科技查新报告等,他参与的《大型互联网企业重点专利质量评估》被评为年度专利服务优秀项目。

  发挥带头作用

  柴华不仅是一名青年审查员,更是一位青年党员。早在2006年5月,还是大学生的柴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相继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局优秀共产党员、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共产党员。

  柴华认为,审查员的工作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知识产权决策部署的第一线,必须将理论学习的成果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真正让理论学习的“活水”滋养本职业务工作的“责任田”。

  柴华表示,作为党员,如何发挥带头作用,引领全科室的同志共同进步是更高的追求。对此,柴华积极参加部门组织开展的“分享审查智慧,助力提质增效”审查智慧分享活动,交流展示实用审查智慧和时间管理技巧。2020年,柴华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全室人均任务打包量保持全部门第一。

  “审查工作虽然看起来单调、平凡,但正是由许许多多的审查员坚守自己的岗位,才成就了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的不凡。”柴华说,知识产权事业大有可为,未来可期。(苑宝平)

一项研发,开启创业之路

  从初创的星星之火,到如今蓬勃发展,创业5年来,韩东成及其团队历经创业之劳苦、成功之喜悦、诉讼之惊险。坚持初心,死磕技术。当梦想照进现实,每一分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实现研发突破

  在国家体育场,一家印有“冰墩墩”和“雪容融”形象的冬奥“无人特许商店”吸引路人驻足。访客仅需点击位于商店入口处的“空气按钮”,即可轻松打开门禁进店消费。全程无需佩戴任何特殊装备,裸眼就能操作。

  作为集成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东超科技)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的创新产品,上述“非接触式门禁”能将传统设备的操作界面于空中直接成像,用户可与之实时交互,有效避免因实物接触带来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风险。

  令人意外的是,这一技术的发明者是两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不久的年轻人——韩东成和范超。2016年8月,刚走出校门的韩东成与范超成立了东超科技,“东超”这一公司名称寓意着“中国速度面向世界”。空气成像的追梦路上,两人始终坚信“因为相信所以看见”,坚持首创,死磕技术,让空气成像照进现实。

  实现空气成像的其中一条技术路线是光场重构——将光线在空气中重新汇聚再发散。光场重构需将光线交叉汇聚到某一点来成像,技术难点也正在于此。2017年底,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东超科技终于成功研制出第一块样品。实验室的技术和产业化的产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良品率低、产能低、成本高三大难题亟待破解。彼时资本的注入,为东超科技再添旺火,管理和生产都逐步走上了正轨。

  构筑立体防护

  正当这位“90后”带领团队欲将其核心技术量产时,2019年2月,国外某公司对东超科技拥有的几项核心专利提出无效宣告请求。“虽然最终专利纠纷有惊无险,但也让我深刻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韩东成说道。在产品研发量产的同时,韩东成加紧了知识产权布局的力度、广度、深度。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这一黑科技派上了大用场。东超科技依托空中成像技术,研发了多款“无接触”产品,紧急投入市场。

  安装无接触电梯按钮的电梯间里,使用者无需接触屏幕,在空气中就可完成操作。无接触自助终端产品应用于医院的自助挂号场景,可将设备操作界面于空中呈现,用户无需触屏,在空中即可实现常规挂号、缴费、充值等一系列操作,有效地规避了交叉感染风险……目前,这些产品已在医院、地铁等场所广泛应用,为疫情防控贡献了科技力量。其中,部分产品已远销海外。

  如今,东超科技已实现该技术产品的成熟化量产,累计提交国内外专利申请430余件,自主开发产品类型有10余种,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应用于公共卫生领域、智能驾驶领域、智能家居领域、公共设施领域,丰富了产品线。

  未来万物互联时代,显示将无处不在。韩东成希望将空气成像产品应用在各个领域,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但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一旦东超科技的产品走向市场,肯定会有仿效者跟随。“如果没有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竞争对手相较无异于赤身肉搏,只有构筑起牢固的知识产权防护网,才能真正实现‘中国速度面向世界’。”韩东成表示,在当今全球制造业发展布局重大调整、国内制造业发展“危”“机”并存的情况下,他们将继续加大技术研发,实现产业应用,抢占先机,加强区域合作,最终实现国内国外市场“双循环、双促进”。(记者:李思靓)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