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111

唤醒专利“富矿”激活创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08-06
责任编辑:岳端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摘要: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和专利产出的重要主体,积极推动其专利的转化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连日来,各地在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中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平台支撑,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与显著实效。

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专利转化运用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突破——

  高校和科研机构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引擎和专利产出的重要主体,积极推动其专利的转化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连日来,各地在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中主动对接产业需求、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平台支撑,取得了阶段性突破与显著实效。

  黑龙江:精准破解转化运用难题

  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局对长期以来高校和科研机构普遍存在的专利成果“不能转”“不敢转”“不愿转”“不会转”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精准破题,聚力攻坚,推动专项行动各项重点任务在全省落地见效。截至目前,全省高校和科研机构4万余件存量专利“家底”基本摸清,108家企业进入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存,其专利产业化能力逐渐提升。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强链增效的方法路径更加清晰,企业累计备案专利密集型产品1920件,产品上半年销售额841.57亿元,专利转化运用效益明显。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专利转让、许可4838次,同比增长21.10%,位居东北三省一区前列;2024年,全省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为72.71亿元,同比增长47.42%,位列东北三省一区首位。

  在统筹组织推进方面,黑龙江省牵头建立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机制,成员单位包括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等14个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推进机制工作方案》,建立“领导责任、工作推进、督导检查、考核评价”体系,闭环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在打通关键堵点方面,黑龙江省举办东北三省一区专利转化运用对接活动,牵头建立东北三省一区专利转化运用战略合作机制;出台《黑龙江省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工作指引(试行)》,促进知识产权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阳光合规、高效转化,为完善龙江知识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建设龙江普惠专利池,率先探索开展“先使用、后付费”的专利转化方式,将114件发明专利许可给53家省内企业免费使用,为企业节省经费近千万元。

  在完善运营体系方面,黑龙江省支持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促进中心,批复省农科院吸纳76家涉农单位成立现代农业产业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支持省交易集团建设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依托哈工大、哈工程、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及省内品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建设省新兴产业(商业航天、人工智能)、海洋工程、现代农业、生物、高端装备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逐步构建“1+1+1+5+N”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今年上半年,各类知识产权运营机构累计开展专利转化对接活动100余次,促成知识产权转化775项,交易额超2.15亿元,有效提升专利转化活跃度,促进专利价值实现。

  重庆:纵深推进转化运用落地

  为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加速存量专利产业化实施,重庆市知识产权局通过强化统筹联动、重点攻坚、政策支持、金融赋能和典型选树,纵深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转化运用工作。

  在强化统筹联动上,今年4月,重庆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教委、市科技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实施《关于纵深推进2025年专利转化运用工作的通知》,加强市级部门、区县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明确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盘点盘活年度重点任务和落实举措。

  在强化重点攻坚方面,7月9日,重庆市召开重庆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11家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和辖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专利盘点盘活推进会。会上通报了上半年存量专利总体情况、盘点工作开展情况、产业化实施等情况,截至6月底,全市入库高校、科研机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分别为9.72%、13.39%,位居西部前列。会议从进一步提高专利转化运用认识、全面推广申请前评估制度、常态化开展项目推介等方面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与会人员就专利转化工作经验、面临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举措进行了交流。

  在政策支持上,重庆将建好建强运营服务平台体系作为构建“融贷转投易”一体的国际知识产权运营机制改革重要内容,实施运营绩效补助制度,对开展转让许可、开放许可、融资担保等成效突出的市场化机构给予绩效后补助;同时,整合社会资源在细分产业领域建立知识产权创新联合体,利用大数据优势,开展川渝、川陕等地跨区域线上、线下项目推介交流活动。

  在金融赋能方面,为帮助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成果与资本市场深度链接,重庆股份转让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和重庆大学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科技成果+认股权”试点,并于7月7日完成首单登记确权。该模式既保障科研团队对企业的控制权,避免过早稀释股权,又为后续引入资本预留了通道。

  在典型选树上,重庆市取得了新突破。今年上半年,“重庆理工大学‘三链聚合’模式助力纳米时栅专利技术产业化”案例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第一批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并在全国范围推广。

  专利转化运用是助力高校和科研机构打通创新链条“最后一公里”、建立良性创新循环机制、最终实现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的重要路径。下一步,各地还应积极创新机制、搭建平台、探索更加灵活的许可模式,为持续激活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潜力注入强劲动能。(张彬彬 朱隆 王春艳)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图书期刊

更多>

《案说知识产权——知识产权纠纷调解20问》

这是一本可以走入寻常百姓家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普及读物, 它从一线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者和调解员的视角出发, 针对近年来广东省的20宗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调解案件, 采用一问一答一案例的形式, 在问答之间释法明理。每一个真实案例说明一个知识产权知识点, 使读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本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将法律性、知识性、指导性紧密结合, 力求呈现鲜活的案例, 还原真实的现场, 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完全不同的阅读感受。

《专利运营热点问题解析》

本书对专利运营工作中涉及的专利权本质、专利的价值评估、专利的转让许可、专利权的质押融资、专利池的构建及专利海盗的应对、专利标准化、专利证券化、专利侵权赔偿及救济等方面,从我国当前法律政策的沿革和现状入手,通过梳理基本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分类,考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当前专利运营工作的现状与瓶颈,提出了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通过实际案例对各类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逻辑性的梳理和阐述。

《技术调查官制度创新与实践》

本书是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技术调查室成立三周年之际,法院组织编写的一本关于知识产权案件审理过程中关于技术调查相关的研究以及实务内容的汇集。

IP大咖说

更多>

[IP大咖说2025第五期]聚焦数据知识产权保护 助...

观看

[《IP大咖说》粤港澳大湾区企业访谈特辑]第三期:雷曼光电:以创...

观看

视频合作:010-82000860-8575/8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