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111

专利法行四秩 探索路未有尽

发布时间:2025-05-19
责任编辑:王雪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摘要:专利法关系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专利制度从无到有,栉风沐雨40年,业已取得世所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认可的专利大国,并正在向专利强国迈进。

  专利法关系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我国专利制度从无到有,栉风沐雨40年,业已取得世所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认可的专利大国,并正在向专利强国迈进。笔者认为,为了更好地发挥专利法对于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激励作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 

  第一,专利法基本框架调整。我国专利法立法讨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为便于立法,将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三类发明创造皆放入专利法。这在当时乃至较长时期内具有合理性,但考虑到专利法激励技术创新的内在需求及制度本身的逻辑,同时为了适应当今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创新时代,应考虑是否需要单独立法。  

  第二,合理的专利侵权与救济措施设置。这一设置直接关系到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直接影响市场经济的竞争秩序与发展活力,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与消费者福利。就此而言,把专利法的立法与司法视为“平衡木上的舞蹈”并不为过,专利法是较为精细的创新激励法。如果对专利权的保护程度不够,激励措施将难以激励创新;如果对于在先创新者的专利权保护过强,忽略其他创新主体或经营主体的利益,又会影响在后创新者或竞争者的创新与经营。如果打破不同经营主体的权利或利益平衡,便会导致专利法不仅不能激励创新,反倒成为创新的障碍。 

  第三,专利权纠纷解决的非诉机制设置。赋权专利行政部门处理专利侵权等纠纷是我国专利法坚持的“双轨制”特色,但须注重制度的运行成本与效率等。除司法救济外,对于专利侵权纠纷、权属纠纷等,还可考虑设置并鼓励适用有效的调解处置方式。专利纠纷调解既可以是行政调解,也可以是民事调解。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各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或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知识和布局优势,构建全国统一的专利纠纷调解中心网络,既可以节省当事人的成本,也可有效缓解行政机构的行政裁决压力与法院的司法审判压力。  

  第四,人工智能与专利制度改革。当前人工智能与专利制度的关系大约可体现在三方面:如何在现有专利制度运行中运用人工智能,如何在现有专利法下处理涉及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的发明,如何对待由人工智能单独完成或生成的发明。这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值得关注和全面研究。 

  专利制度建设应遵循基本的市场理性,坚持专利制度的内在理性,恰当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同时,要积极应对数字技术时代与人工智能技术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注重制度的运行成本与效率。我国专利法实施40年来,取得了显著成就。我国专利法的未来之路,需持续探究如何改进完善专利制度,进一步激励技术创新,助力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作者:刘银良,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IP大咖说

第二期:科技创新助力科安达成就轨道交通领域“隐...
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问题探究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浅谈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方法与培育策略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

IP大咖说

第二期:科技创新助力科安达成就轨道交通领域“隐...
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问题探究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浅谈高价值专利的培育方法与培育策略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