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商标品牌 守高校文脉
摘要:守护好高校商标品牌,不仅是维护高校自身的发展,而且是守护知识创新的净土、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应有之义,更是守护百年名校文脉传承的必然要求。
高校名称相关商标品牌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育人中历经岁月积淀所形成,是学术声誉、大学精神、价值理念的具象表达,更是高校重要的无形资产和文脉传承的重要载体。如果不对商标侵权行为予以制止,高校商标品牌将在失序的商业运作中被剥离精神内核沦为逐利的营销工具,严重消解其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对文脉传承造成损害。
高校应从战略布局、动态监测和维权行动3个维度着力,构建商标品牌立体保护体系。首先,高校应积极做好商标品牌战略,谋划商标品牌保护国内国外双重布局,对学校名称、重要标志性建筑名称等具有代表性的元素,开展全方位、多类别商标注册布局,构建起严密的商标保护矩阵,防止被恶意抢注或侵权使用,捍卫高校在数字时代的核心资产,构建商标品牌“护城河”。其次,高校可借助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化侵权预警监测,建立涵盖商标管理、动态监测与危机响应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及时、快捷、高效应对商标侵权行为,建好商标品牌保护的“前哨站”。再次,高校应积极应对商标抢注与侵权行为,善用异议、撤销、无效宣告等法律手段应对抢注行为,面对侵权行为善用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双重手段积极维权,还可以主张名称权、名誉权或者反不正当竞争等,拧紧商标品牌保护的“安全阀”。
高校商标品牌不仅是高校的无形资产,更是社会公众的精神寄托,其保护不能仅靠高校自身,而应构建政府、高校、行业、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生态。在加强政府监管方面,可以通过开展专项治理,从根源上斩断“搭便车”“傍名牌”的利益链条;在强化行业自律方面,应以行业自律规范构建商标品牌运用良好生态;对于公众而言,应积极参与抵制“山寨”高校商标品牌的周边产品,凝聚合力形成全民共治的局面,共同守护高校商标品牌。
守护好高校商标品牌,不仅是维护高校自身的发展,而且是守护知识创新的净土、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应有之义,更是守护百年名校文脉传承的必然要求。唯有筑牢高校商标品牌保护的防线,实现高校商标品牌保护的长效化与规范化,才能让高校文脉在新时代持续焕发蓬勃生机,推动高校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作者:陈星,系广西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