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从品牌赋能到知识产权维权:知识产权为跨境电商“出海”保驾护航
摘要:近年来,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助力大批中小微企业“出海”,实现产品与海外终端消费者的直接对接。
随着全球化发展,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发展的核心引擎,不仅助力无数中小微企业打通“出海”通道,更让中国产品直达海外消费者。但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中国产品如何站稳脚跟,实现高质量“出海”?品牌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又扮演着怎样的关键角色?企业在海外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又该如何应对以维护自身权益?
本期《IP大咖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王健都将给您答案。
知识产权如何助力我国跨境电商高质量“出海”?
近年来,跨境电商已成为中国外贸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助力大批中小微企业“出海”,实现产品与海外终端消费者的直接对接。在此过程中,王健认为品牌的作用至关重要。品牌既是海外消费者认知中国产品及其品质的核心渠道,也是企业形象的集中体现。
传统外贸模式下,品牌话语权多掌握在海外批发商、零售商手中,中国企业缺乏对自主品牌的控制权。而跨境电商搭建起企业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推动中国产品的海外知名度通过品牌建设逐步提升,也让众多中小企业深刻认识到品牌的价值,唯有品牌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以亚马逊为代表的跨境电商平台甚至将自主品牌作为入驻前提,这一现象印证了欧美等成熟消费市场对品牌的重视,而品牌本身正是企业获取消费者信任的关键标识。
如何帮助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
王健认为在跨境电商领域,自主品牌是企业与产品获得消费者认知的关键途径。但品牌建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投入,涵盖品牌战略、营销策略的制定,及法律法规的适配、商标注册等全流程。因此,近年我国企业除聚焦产品创新外,在商标、品牌及知识产权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
王健坦言我国曾处于知识产权保护薄弱阶段,而跨境电商外贸的蓬勃创新,推动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觉醒。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日趋增多,促使企业正视知识产权规则,主动应对纠纷、维护自身权益。在此背景下,知识产权咨询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律所等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也着力推动企业提升保护意识,这一发展方向值得肯定。在如今知识经济时代,通过产权保护激励创新、保障企业利益,已成为社会共识。(文/戚硕 整理自王健教授采访视频)
[《IP大咖说》2025第七期]从品牌赋能到知识产权维权:知识产权为跨境电商“出海”保驾护航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