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111

为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插上智慧翅膀

发布时间:2016-09-08
责任编辑:单玉秋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摘要: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与国双科技共同承担了知识产权案例指导服务平台建设,据悉,知识产权案例指导服务平台一期建设目前已经进入最后开发调试阶段,将于今年10月底以前测试上线运行,该平台集成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信息资源,包含底层数据汇聚、案例评审应用、知识库建设管理、文书撰写辅助、智能推送、综合检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借助大数据及语义分析技术提供更为精准、全面的案例应用服务,能为审判业务、教学研究和领导决策提供支撑,服务于知识产权法律职业共同体。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知识产权案件数量迅猛增长。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各级人民法院共新收一审、二审、申请再审等各类知识产权案件14.9238万件,审结14.2077万件。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变化,涉及复杂技术事实认定的技术类案件,特别是涉及尖端技术的专利行政案件、新技术合作开发等方面案件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案件事实查明和审理的难度。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的要求,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设立了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通过汇集、编撰、整理指导性案例,及时总结知识产权审判规则和经验并以适当方式公开,进一步规范司法行为、深化司法公开、凝聚司法智慧,以生动鲜活的方式推进法律适用统一,提升司法公信力。设立案例指导研究基地是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知识产权司法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是保证知识产权司法公正的有力抓手。可以说,该基地的成立是我国全面推进司法改革、深化司法公开的一项重要举措。

  如果说庞大的案件数量是一笔宝贵的资源,那么如何从这座富矿中掘金呢?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无疑会大大提高效率。近日,在第八届中国行业信息化奖项评选活动暨2016中国行业信息化发展高峰论坛上,由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联合北京国双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双科技),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指导研究(北京)基地合作建设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服务平台获得“2016年度司法大数据行业最佳解决方案奖”,该平台的建成将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有关专家表示,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这种分析的效率更高,结果更加科学、真实、有效,可以极大提高司法审判工作和司法审判信息分析工作的效能,同时,也将有效缓解因技术变革带来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难度,对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司法尺度的统一,解决知识产权案件激增带来的审判压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量数据亟待挖掘

  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积累的公开裁判文书已经超过了10万份,并且以每年4万余件的速度在增加。自今年10月1 日起,《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裁判文书的规定(修订)》即将实施,该规定进一步扩大了应当公开的裁判文书范围,健全了裁判文书公开工作机制,必将进一步提升裁判文书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如此规模庞大且快速增长的数据量,使得利用大数据基础上的文本语义分析技术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提供更全面、更智能服务的知识产权案例指导服务平台的建设和尽早投入实际应用成为了一个紧迫的任务。

  为此,2015年,北京知识产权法研究会与国双科技共同承担了知识产权案例指导服务平台建设,依托国双科技在云计算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优势,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走访,倾听知识产权一线办案法官的需求,坚持适应知识产权业务特质化需求,服务于案例指导制度,坚持智能、友好,高融合性、高开放性和数据化理念等原则,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在深度融合现有审判流程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扩充和优化,真正以服务法官审判为核心。

  “大数据时代就是数据的高度融合、汇总、分析,通过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对数据资源的分析。它是在综合各种全面的信息和数据后,从多维角度进行的各种大型的数据模型分析和计算,提供各种趋势、动态,甚至是接近真实的概率和预测性分析,因此,大数据分析将对司法审判工作信息的融合、分析、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双科技司法(大数据)事业部高级总监王锰表示。

  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欢庆看来,法院每年审判的大量案件生成的“大数据”是一笔极其珍贵的资源,通过对司法大数据的深度挖掘,不仅可以精准把握法院审判实践的总体状况,深刻总结审判实践经验,及时破解审判实践难点问题,科学预测审判实践发展趋势,也能进一步统一知识产权司法标准,提高审判质量。

  “通过充分地分析数据,可以得到有价值的规律和趋势,为合理地提出司法建议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对司法审判政策的制定产生积极影响。其次,通过大数据,可以对案件审判中相似的法律案例、类似的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整理,有利于统一审判的标准和尺度,指导案件审判,进一步保证案件公开公正。再次,经过大量数据的积累和分析,有利于发现司法审判工作动态趋势,及时调整、预防和纠正不良动态,平衡判罚,有针对性地制定审判原则和指导意见,同时可以更加直观和便利地了解社会发展的司法规律,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对立法、执法、审判工作具有重要的支持和指导意义。”姚欢庆表示。

  功能全面多方受益

  据悉,知识产权案例指导服务平台一期建设目前已经进入最后开发调试阶段,将于今年10月底以前测试上线运行,该平台集成了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信息资源,包含底层数据汇聚、案例评审应用、知识库建设管理、文书撰写辅助、智能推送、综合检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借助大数据及语义分析技术提供更为精准、全面的案例应用服务,能为审判业务、教学研究和领导决策提供支撑,服务于知识产权法律职业共同体。

  据介绍,知识产权案例指导服务平台由智能数据化司法生态系统、专家支持交互系统、数据化知识库体系3部分组成。其中,智能数据化司法生态系统紧密贴合现有的审判流程系统,整合利用数据资源,提供智能化服务,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法律数据智能化应用理念、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和案例指导制度紧密结合,能为法官和诉讼主体提供可落地的便捷服务。按照诉前、诉中、诉后3个阶段,在审判流程中间会实现类案胜败诉结果参考、智能推送典型案例、典型案例评审等细分功能。专家支持交互系统用于为典型案例评审专家提供支持和服务,包括典型案例的申请推荐、评审,为典型案例在知识产权知识体系中定位和向社会发布,收集评价并反馈给专家等。数据化知识库体系作为一期建设的最重要部分,是一个汇聚海量数据的完整数据库,根据数据性质和来源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库,包括知识产权相关的案例、法律条文、观点、图书期刊,以及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国外文书和互联网舆情等数据,并基于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NLP)技术提供与知识产权案件审判相关的典型案例、裁判要旨、知识体系等各种参考要素的智能推送。

  “该平台是伴随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而生的,所以服务案例指导和审判是平台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导案例来自于审判实务,最终又服务于审判实务,因此案例研究与审判实务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王锰介绍,除了直接面对法官外,其他诸如知识产权律师、案件双方当事人等知识产权法律职业共同体也能从该平台上获益。他们可以通过在先案例对类似案件的审判结果、赔偿额度进行评估和预期,从而决定是否起诉或应诉,这将有效节约司法资源,降低维权成本。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IP大咖说

朱洁琼谈知识产权纠纷热点问题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二)

热门推荐

域名引发权属纠纷 法院一审驳回起诉
硬科技创业,专利申请要慎重!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

IP大咖说

朱洁琼谈知识产权纠纷热点问题
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二)

热门推荐

域名引发权属纠纷 法院一审驳回起诉
硬科技创业,专利申请要慎重!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