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111

“大数据”服务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14
责任编辑:王卓妍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摘要:近日,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首批影像在北京正式发布,这些影像对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系统的对地观测数据进行了有效补充,为地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全球数据支撑。

  近日,可持续发展科学卫星1号首批影像在北京正式发布,包括北京、上海及法国巴黎等城市的微光、多谱段与热红外成像仪影像。这些影像对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系统的对地观测数据进行了有效补充,为地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监测、评估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持续稳定的全球数据支撑。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汇集了生物、资源、环境、生态等多个领域的数据。我们的任务就是将这些零散的数据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实时动态系统。这个系统可辅助科研人员对生态环境、区域经济、人为活动等进行研究,方便他们及时、准确地获取数据信息。”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下称SDG中心)数字地球科学平台部主任范湘涛研究员介绍,该平台已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数字“一带一路”、全景美丽中国等方面展开应用。

  据悉,截至目前,SDG中心就该平台系统在国内外提交了“超融合计算系统架构及融合服务平台”等130余件发明专利申请,涉及大数据处理分析、可视化模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众多前沿技术。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在地球时空三极环境的研究中,应用该平台提供的数据,通过集成三极冰冻圈模型、水循环模型、生态系统模型、多圈层气候模型以及社会经济评估模型,深入分析了全球气候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机理以及三极生态变化,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及综合应用。

  “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平台的另一个作用是实现数据的可回溯与可预测。”范湘涛介绍,针对地震、台风、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团队将数据实时接入平台系统,实现可视化的数据呈现,能将灾害处理方案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当地的应急管理部门。同时,团队还利用平台系统,综合往年灾害影响情况等数据,辅助应急管理部门做好下一次灾害预判,尽可能减少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

  谈及团队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时,SDG中心副主任闫冬梅研究员表示,目前团队研发成果显著,但知识产权运用水平仍需提升。下一步,团队将进一步提高专利等知识产权的质量与数量,推进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同时,团队还将在大数据整理、挖掘与分析等方面加强知识产权布局,让大数据更好地为地球可持续发展服务。(作者:刘弘一)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IP大咖说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二)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一)

热门推荐

看,数字版权这样保护!
“齐鲁少年军校”引发商标纷争,怎么回事?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

IP大咖说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二)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一)

热门推荐

看,数字版权这样保护!
“齐鲁少年军校”引发商标纷争,怎么回事?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