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111

专利在“唤醒”沉睡千年文物

发布时间:2022-08-12
责任编辑:王卓妍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摘要:近年来,专利技术与传统文化不断碰撞出火花,让沉睡文物“活”起来。

从考古挖掘到实现文物数字化

  在甘肃省博物馆里,摆放着一匹三蹄腾空、开怀大笑的铜奔马,任谁看了都会忍俊不禁、爱不释手——这款已提交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憨态可掬毛绒玩偶最近意外走红;四川广汉三星堆里,在有线索道摄像机系统等创新设备的辅助下,网友可以近距离观看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敦煌研究院推出文物数字化,给观众带来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精神盛宴……近年来,专利技术与传统文化不断碰撞出火花,让沉睡文物“活”起来。

  外观设计,打造“潮范”博物馆

  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是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我们设计的铜奔马毛绒玩具有站姿和奔跑两种形态。为了让它整体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我们放大了它的头和嘴的倾斜度,增加了牙齿,再加上其脚底的‘愤怒的小鸟’,让人看了就会忍俊不禁,非常解压。”甘肃省博物馆文创中心负责人崔又心告诉中国知识产权报,这个玩具是甘肃省博物馆神马系列文创产品中的一个,团队在去年就已将该形象放置在其他商品上,只是那时大家并没有注意到,而此次毛绒玩具的“出圈”也出乎大家的意料。

  从画出它的样子到调整动作,再到打样,崔又心和团队经历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之后,团队又调整了大小、比例、颜色等。可以说,这件作品倾注着整个团队的智慧与汗水。然而,玩具走红后却被一些不良商家仿冒销售。这让崔又心和团队深深地意识到,一定要重视文创产品的知识产权。崔又心说:“我们已经在今年6月紧急提交了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据了解,自2015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联合相关公司对文物及文创产品进行知识产权布局。考虑到文创产品生命力周期较短、知识产权布局成本较高等因素,甘肃省博物馆每年会选取20至50件精品,提交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目前,甘肃省博物馆的100余件文创产品已经得到了知识产权保护。

  创新设备,推出考古新模式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前不久,四川广汉三星堆里,一场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令广大网友沸腾。在考古直播中,网友们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漫游”考古现场,看到稳定清晰的拍摄画面,这离不开“天鹰座”有线索道摄像机系统等特种影视拍摄设备的支持。该系统拥有近10件专利,能在2000多平方米的考古大棚内穿梭自如。

  据了解,三星堆新一轮考古工作于2019年底启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下称四川考古院)与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多家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国内参与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达到30余个,形成了集考古发掘、现场及时保护、系统科学研究、开放式文物修复展示一体化的“三星堆模式”。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吴小红表示,考古学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如今的考古学研究基本上都是考古学主导下的多学科联合研究。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物理学院相关老师组成研究团队,参与了四川考古院牵头展开的新发现的三星堆6个埋藏坑的考古多学科研究,利用创新技术开展三星堆埋藏坑系统的碳十四年代研究工作。

  “科技考古是考古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方向之一。从考古发掘到研究,再到后面的文物保护,每一个层面都涉及到科技的应用。”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黎海超介绍,四川大学团队将传统的考古勘探技术和现代科技方法结合起来,先确定好重点勘探区域,再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考古勘探。在发掘之前,三星堆考古团队曾应用多频电磁感应方法,探测三星堆埋藏坑下金属文物的埋藏状态及分布丰富程度。在发掘开始后,勘探结果与前期探测几乎完全吻合。这一结果充分验证了现代科技对于考古的重要支撑作用。

  数据支持,实现文物数字化

  “文物数字化对于文物的本体保护、虚拟修复、临摹复制、考古测绘等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数据支持,给观众带来的是可视、可听、可触、可感的精神盛宴。”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处副处长杨雪梅介绍,知识产权保护能为文物数字化“保驾护航”。

  目前,研究院已采取了一系列举措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包括利用数字水印等技术措施,加强了数字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数字化过程中形成的发明创造提交了专利申请;对基于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形成的软件,进行了软件著作权登记;将“数字敦煌”等名称及标识申请注册为商标等。

  2016年,敦煌研究院上线了“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了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的全球共享,访问国家达到了78个,访问量超过1680万人次。目前,在敦煌石窟数字化保护上,研究院已经完成278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164个洞窟的图像处理,以及140个洞窟结构、45身彩塑、7处大遗址三维重建,形成数字化档案数据超过300TB。

  “以莫高窟为例,我们在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方面,主要应用到了以摄影和计算机为主的壁画数字化技术,以三维扫描为主的彩塑和洞窟结构三维重建技术,以遥感测绘和倾斜摄影为主的大遗址三维重建技术,以及数字化展览展示方法。”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介绍,如今,该研究所已提交了“一种石窟寺(墓葬)壁画数字化摄影闪光反射光专用装置”等专利申请,研发了适合于石窟寺等不可移动文物的数字化关键技术和方法以及工作流程,突破了大部分石窟的数字化保护难题。

  俞天秀表示,中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世界文明大国,文物数量巨大且种类多样。文博单位应加大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先进科技与平台优势,引入更多的新技术、新手段,加快文物数字化技术的研究,数字化设备和软件的开发,加速推进文物数字化保护的进程。(作者:刘弘一)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IP大咖说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二)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一)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以人为本 打造国际化的全产业链运营——访隆天知识...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

IP大咖说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二)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一)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以人为本 打造国际化的全产业链运营——访隆天知识...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