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1111

《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法挑战与应对》

发布时间:2021-08-12
责任编辑:王雪
来源:知识产权出版社“来出书”平台

摘要:本书全面系统研究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知识产权法挑战,挖掘了各流派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理论内涵和历史发展上的深度联系,探讨了人工智能本身及其创造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分析了人工智能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制,讨论了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关系,并梳理了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律实践的多维影响。

  关于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现有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问题上,并在可版权性、可专利性和权利归属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但是,对于人工智能从研发、应用到市场竞争等完整产业链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尤其是人工智能本身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我们还缺乏系统的思考、分析和认识,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最新发展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深度、细致挖掘和探讨。因此,本书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对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法律问题展开整体性研究。

  一是人工智能的历史演变及其与不断发展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之间在价值目标、基本原理等方面的交织和冲突。具体而言,我们将研究:①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知识产权法视域下的关键要点。②符号主义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符号论”之间的暗合之处,以及知识产权法对计算机技术领域的早期关注。③联结主义人工智能的发展与知识产权法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多元路径,以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立法的初步兴起。④行为主义人工智能与行为主义法学对知识产权法的影响,以及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演进。⑤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统一和综合趋势,以及知识产权法应对新兴技术挑战时的整体思路。

  二是人工智能本身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①人工智能的版权保护问题。现行法律体系下的人工智能对软件著作权的保护有较大程度的依赖。一款人工智能产品往往是由多个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知识库、智能软件等系统组合而成的,这种内部的协调作用可能恰恰是人工智能快速自我学习、适应新的外部环境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需要厘清人工智能中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及其权利归属。②人工智能的专利保护问题。我们将研究作为人工智能技术核心内容的“创造性算法”如何突破“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限制,成为可专利性主题,并从理论和各国最新专利审查实践的视角探讨人工智能技术的“三性”要求,以及取得专利保护的关键因素。③人工智能的商业秘密保护。当下的人工智能大多是与大数据、云存储等紧密相连的信息识别、采集、分析、过滤、计算、优化和处理系统,所以其必然涉及数据库权益的法律保护问题。除此之外,人工智能作为目前科技精英主义的产物,在开发和升级过程中会有不少值得保护的技术秘密及相关的经营秘密,需要我们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规定认真思考其特殊性。

  三是人工智能创造物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①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被应用于文学、音乐和美术等作品的创作,因而我们的法律制度必须对此作出回应和表明态度。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是否可受版权保护需要仔细考量“独创性”的内涵与标准,对文学艺术创作和文化产业的影响,实践中尤其是司法实践中区分判断人工智能创作作品与人类创作作品的可能等因素。初步来看,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可版权性,但是需要思考是否在著作权法上建立专门的制度,将其与人类创作的作品区别对待。②人工智能生成发明创造的可专利性。我们将简单总结人工智能生成发明创造的几种类型,分析对其授予专利权的哲学观念、法律要件和制度实施障碍,并从法律根本宗旨、动态解释原则和客体本身特点的角度阐述授予其专利权的正当性。

  四是人工智能应用中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及其法律规制。人工智能一旦被投入使用,就必然会存在自我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人工智能主要遵循的是“有用性”原则,而不会考虑信息上是否存在他人的知识产权。如此一来,为解决技术问题而使用的人工智能就存在侵犯他人专利权的风险,为创作作品而使用的人工智能也可能在高度模仿人类的过程中构成著作权侵权。那么,人工智能的知识产权侵权是适用现行法律体系的标准还是需要单独作出规定,其侵权责任具体如何承担,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五是人工智能应用中的知识产权权利限制。当人工智能在社会生产生活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应用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为方便人工智能的应用,人类的知识产权应受何种限制?这种知识产权限制是通过延伸细化适用既有的合理使用和强制许可等制度即可,还是需要建立专门的制度?

  六是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实践的影响,重点是研究人工智能给知识产权的技术保护、授权审查、市场应用及司法保护带来的便利。

  本书将综合运用以下四种研究方法:①文献分析法。全面分析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论文献、专利文献和法律文献,从观念、技术和制度层面综合考虑人工智能带来的知识产权法问题。②比较研究法。借鉴国外知识产权立法与实践中有关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的规定、做法或未来目标,使我国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立法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和国家现实发展需求。③案例分析法。对实践中发生的与人工智能及其创造物相关的知识产权争议或纠纷进行深度剖析,厘清不同法律规则下的不同后果,做出最优的立法选择和安排。④交叉学科方法。适当运用计算机科学、科学哲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和研究成果,更加合理地建构和适用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作者:李宗辉

出版:知识产权出版社“来出书”平台

ISBN:978-7-5130-7566-4

定价:78.00元

 

  图书简介

  本书全面系统研究了人工智能所带来的知识产权法挑战,挖掘了各流派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理论内涵和历史发展上的深度联系,探讨了人工智能本身及其创造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分析了人工智能侵犯知识产权的法律规制,讨论了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限制制度的关系,并梳理了人工智能对知识产权法律实践的多维影响。本书可作为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生和人工智能法律实务界的参考用书。

  作者简介

  李宗辉,北京大学法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与人工智能法治研究院副院长,知识产权研究咨询中心主任,中国通信学会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法律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互联网与信息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产权法。主持国家社科、司法部课题各一项,出版专著《历史视野下的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法学(英文版)》《现代法学》《知识产权》《人民日报》《电子知识产权》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与编写数部知识产权法学教材和工具书。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知识产权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知识产权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IP大咖说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二)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一)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以人为本 打造国际化的全产业链运营——访隆天知识...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

IP大咖说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二)
《专利法》修改问题热点解读(一)

热门推荐

WIP公开课第六季预告-日文专利文献翻译实例介绍(...
以人为本 打造国际化的全产业链运营——访隆天知识...

欢迎投稿:tougao@cnipr.com

投稿热线:010-82000860-8215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