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IPR《专利有看法》(第01期)——商业方法的专利风波(上)

=风波=

*【美国道富银行案开启商业方法专利申请之门】

商业方法可以作为专利客体的标志性判例即美国道富银行与签记的专利纠纷案(State Street Bank&Trust Co. v.Signature Financial Group Inc.)。这一案件的判决标志着商业方法从此可以在美国进行专利申请,同时也让其他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商业方法"专利领域。

*【花旗银行在中国引发商业方法专利风波】

《南方周末》2002年发表的一篇名为《花旗银行中国暗布专利 中资同行何时梦醒?》的文章迅速在新闻界被各大媒体广泛转载,并引起了相关领域的关注。不论我国情况如何的,这篇文章的确让人警醒,那些看似晦涩的专利名称,其背后的核心技术,对于银行系统,可能并不陌生。一旦那些方法最终成为别人的专利,那是何等被动。

*【解读花旗银行"抢注"专利事件】

前不久,当"花旗银行抢注专利事件"见诸报端时,在金融业界激起千层浪。这是因为国际银行业的巨头所出的"新招"涉及到了专利界一个全新的领域——"商业方法专利"。在国际上,长久以来,商业方法专利都被认为是一种"自然产物"而不能给s予专利保护。但随着世界商业的快速发展,这种传统观念正受到挑战。商业方法是否具有"获专利保护的可能性",同生物基因专利一并成为目前业界最为关注的话题。

*【花旗银行商业方法专利今安在?】

在2002年引起讨论的花旗银行,他们当时申请的那些商业方法专利目前是怎样的状态呢?

*【商业方法专利的又一个分水岭:Bilski案】

针对道富银行与签记的专利纠纷一案,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将可专利客体的范围扩大到了"只要客体具备实用性、有形性以及具体性,则可被认为是可专利的",然而,2008年的In re Bilski案,美国联邦上诉法院对可专利客体进行了重新定义,认为一项发明必须要依附于某种机械,并产生物质的转化,才被认为是可专利的。专业律师认为,这一案件将商业方法专利的申请门槛提高,未来,美国专利商标局对商业方法专利的审查会更加严格。

*【Bilski究竟发明了什么?】

Bilski一案受到广泛关注,使其与"商业方法"这个词从此紧密相连,那么,Bilski公司究竟发明了什么呢?

=商业方法专利的其他著名案例=

*【Amazon.com著名的"一次点击"】

亚马逊(Amazon.com)的网络购物系统专利"1-Click"(一次点击)是电子商务领域或者是诸多商业方法专利中的"明星",也被称为"一键购买"。所谓"一次点击",顾名思意,就是(注册用户)在网购过程当中,只需要用户使用鼠标点击一次购买按钮,即可完成订购、付款以及货物配送环节,而且不用先将选中的货物放入"购物车",再最后进行结算。

*【微软获准商业方法专利 鼓励电视观众关注商业广告】

2004年7月20日,USPTO授权了一项鼓励电视观众关注商业广告的商业方法专利,专利号为US 6,766,524。这意味着在积极过滤商业广告的方法兴起的同时,微软的MSN电视公司(即以前的WebTV)正努力寻找鼓励电视观众真正关注广告的方法。

*【戴尔公司的顾客订购方法专利】

下期《专利有看法》将继续探讨关于“商业方法专利”的内容,欢迎关注^^